趙作樹,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,數十年來,走了一條不尋常的路:研究肥料,嘗試、失敗;再嘗試、再失敗……多年來他一直孤軍奮戰,飽嘗艱辛,並且要忍受家人的不理解,鄰裡的冷嘲熱諷。
  4月11日,東方今報記者在新鄉衛輝市上樂村鎮的西板橋村,採訪了趙作樹。
  □東方今報記者 孫玉鐲 /文圖
  從小受盡饑餓立志實現糧食增產
  1964年,趙作樹出生在衛輝市太公鎮宋莊村,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,母親領著他們姊妹四個艱難地生活。
  “上學的時候,饑餓無時無刻不纏著我。”趙作樹說,當時的糧食畝產量僅有三五百斤,父老鄉親每天都面臨著饑餓的威脅。
  年少的趙作樹當時就發誓:一定要想辦法把糧食產量提上去。
  1982年高中畢業後,18歲的趙作樹開始研究讓糧食高產的肥料。從那時起,趙作樹就連吃飯睡覺時都想著怎樣增收。
  趙作樹說,他一直有個夢想:要改變中國糧食產量低的現狀,希望有一天超過美國的畝產量。
  困難重重他毅然苦心研究
  每天去田間地頭採集土壤,和農民聊天詢問莊稼癥狀,晚上回家學習到凌晨三點多才休息。沒有學習資料可以去買,沒有交通工具可以步行,但是建造一個化驗室對趙作樹來說,是遙不可及的一個夢。
  趙作樹先後去鄭州、北京、上海等地的研究院拜師學藝,這些也需要不小的投入,他幾乎將所有積蓄都用在了研究土壤發明肥料上面。
  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。2002年,趙作樹的前妻罹患癌症,前後住院三年後,不幸去世。2004年,趙作樹的母親心臟病重。“知道這條路難走,但沒有想到會這麼難。”當時的趙作樹幾乎到了家徒四壁的境地,最讓他難以忍受的還有家人的不理解和鄰居們的冷嘲熱諷。
  “不管怎樣我都不能放棄。”趙作樹說。
  事業初成仍有更大的夢想
  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後,2007年,趙作樹終於研製成功了高產肥料:黑土地多元素復混肥。
  2013年9月11日,趙作樹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,這是對他30餘年潛心研究的肯定,也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。
  鶴壁淇縣農業局和焦作修武縣農業局先後用該肥料試驗,效果很明顯。如今,衛輝市大部分鄉鎮、鶴壁淇縣、焦作等地都有農民在使用該肥料,玉米和小麥均獲得了畝產1500斤左右的好收成。尤其在丘陵山區土壤貧瘠的地方,趙作樹研製的肥料可以讓畝產量增產最少500斤。
  衛輝市上樂村鎮西板橋村的李方,已經連續三年使用該復混肥,“以前的小麥畝產才1000斤,遇到乾旱或水災時,還會減產。”李方開心地告訴記者,去年他專門承包了鄰居的10畝地,加上自己原有的5畝,一年糧食產量能達22000多斤,“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”。
  2008年,趙作樹終於有了自己的化驗室。趙作樹說,終於實現了那個遙不可及的夢,但有了化驗室對自己要更加嚴格要求,要研究出更高產的肥料。
  趙作樹覺得最開心的時候,是農民們在獲得增收的第一時間給他打電話,聽到一聲聲質朴的感謝,也感受到他們言語之中的開心。“那個時候,我才真正覺得自己30多年的心血和付出都值了”。
  “這才初有成效,我的夢想是讓中國小麥和玉米的畝產量遠遠超過美國。”談到未來,趙作樹表示,下一步要研究更多更高產的肥料,為國家的農業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。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李鵬勛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衛輝農民潛心研究30年 研製高產肥料獲國家專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m14fmawq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